• img letter
  • Posts
  • 短影音不是一個行銷工具【weiimg】

短影音不是一個行銷工具【weiimg】

多數人做短影音的誤區

前言

久沒更,因為前陣子開始了新的商業模式,還在適應跟調配整個模式的運作,

今天也是臨時有想法想紀錄,用語音輸入紀錄了一長串,

再請 GPT 幫我整理段落跟標點符號,

內文基本上是100%從我腦袋出來的,

可以放心服用。

TL;DR

1. 短影音不是廣告 → 是娛樂

2. 把觀眾當朋友,而不是客人 → 才能累積信任 → 提升轉單

3. 終極目標是讓觀眾「記住你」,而不是「記住影片」

1. 短影音不是廣告

短影音本身目前的定位,大家會覺得他是一個新的行銷形式,就是從以前是圖文+文案,現在變成是短影音。

但其實大家的在社群上面的使用行為,短影音本身是一個消遣的行為,而不是廣告,所以他的本質會是娛樂,像影片就跟你在 YouTube 所看到的東西一樣,他不會是拿來打廣告的,你的影片內容還是會圍繞在頻道的主角上面。

所以在拍短影音的內容的時候,其實你就是要想,把自己想成在做 YouTube 頻道影片,你要有自己的專屬主題、專屬內容、專屬的風格,才能吸引到屬於自己的群眾。

2. 與其照抄,不如自創一套

因為這陣子在做短影音的業務(企劃+拍攝+剪輯),也知道很多團隊都有自己的一套模式。

現在我也是各種方法都拿來學,但我還是覺得需要建立自己的一個模式。

如果要建立一個屬於自己團隊的企劃模式、整體風格,我應該要怎麼做?

3. 故事感才是觀眾停下來的關鍵

先談對於我對這件事的核心的想法是,要讓螢幕裡面的這個人感覺是完全是在對你講話,重點是要成為喜歡分享故事的那個朋友

所以我覺得短影音其實特別要做的是一個故事

然後這個故事是從你自身的經驗、你的知識,再來帶出你提供給觀眾什麼價值。

所以一切的出發點都是建立在被拍攝的人會不會、能不能夠輸出自己的故事,然後對鏡頭自然地表達出來。

4. 跟風拍不會讓人記得你

為什麼不跟風拍?

當然,行銷的本質就是跟隨大眾的喜好跟趨勢。

但對於觀眾來說,看到的只是一個又一個的翻版。

當你今天要行銷自己的時候用複製品病毒影片的形式,觀眾不會記得這個人,只會記得這個梗。

讓觀眾留下印象的方式應該是 be yourself

講你自己的故事,把觀眾當成朋友一樣的分享,而不是把觀眾當客人。

因為對觀眾來說,滑短影音的原因是為了娛樂自己。

今天我想放鬆滑短影音,也不喜歡一直看到業配或是廣告。

Take a break.

5. 想轉單?先交朋友

如果你想要透過短影音提升業績,絕對是可以的,但不會是馬上。

要先花費一定的時間去讓觀眾認識你,因為你要把觀眾當朋友。

這樣長期累積下來的價值,也會比短期為了轉單的打廣告,來得有發展性。

為什麼很多短影音團隊幫客戶建立人設的時候都會說,最終目的是要建立信任感。

6. 為什麼要建立信任感

一、重複曝光效應

當一個人出現在你面前越多次,你對他的好感度或熟悉度會隨之而提升。

當你對一個人認識的越深,越了解他的思維,越認同這個人的價值觀,就會越想跟這個人有互動。

不管是變成社群,或者是變成訂單也好,你會更願意去相信。

二、「需求是被創造出來的。」

因為大部分的觀眾不知道自己的需求,所以我們要幫他找到他的需求。

藉由短影音提供我們的價值、提供我們的知識也好。

當他今天看了你的短影音,可能在講說日常生活中遇到了幾個情況可以透過哪些方法來解決。

再來藉由你的專業去跟觀眾溝通說你的需求是什麼,觀眾被說服之後才會有可能下單。

7. 我的兩個洞察

結論1:最理想的發展模式是一個長期的系列

用你專屬的關鍵字,一個好的系列企劃的切角,讓觀眾留下記憶點。

只要提到一個關鍵字,觀眾就會聯想到你。

結論2:把觀眾當朋友,而不是客人

因為客人會有一種疏離感,變成我今天就是來服務你的,所以我會對你有保持距離。

當你一拉開距離,觀眾離你就越遠,越覺得這個人跟我不熟。

所以,在拍攝短影音的時候,變成喜歡跟朋友分享故事的那個人吧。

嗨!很高興在信件結尾看到你🫡

這期電子報就到這邊了,謝謝你的耐心閱讀!

如果你看完這篇有什麼心得、建議、問題,或是想看我寫什麼主題,

有任何想法都歡迎直接回覆這封信給我,我都會回👋

Best regards, @wei_img.

Reply

or to participate.